
金秋时节,正是牛羊的旺季。陕西省榆林市是全国最大的养羊城市。如今,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被用来养羊。现代养殖给养羊业带来了哪些变化?
分八阶段细化羊的饲养
陕西省榆林市新河湖羊养殖基地,现有羊舍156间,总养殖规模15万只。不同羊舍饲养的羊品种也不同,如湖羊,肉质松软,味道鲜美。还有一种长毛长角的陕西白绒山羊。该品种羊既能吃肉,又产优质羊绒,被誉为“玉林白”。在这里,绒山羊、肉羊、奶羊三大主要品种的绵羊优势互补。当地人把这种养殖模式称为“三羊开泰”。
现代养殖业都离不开精细化育种。什么叫精炼?养殖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在羊群中,羊群也分为8个阶段,包括配种母羊、妊娠母羊、泌乳母羊、育肥母羊。每个阶段的羔羊都有不同的喂养方法。以育肥期间的羔羊为例,饲养者会选择2月龄的健康羔羊,并将精饲料的比例提高到50%至60%。粗饲料以青贮饲料为主,保证能量供应。羊经过4~5个月的育肥,体重达到40~50公斤即可屠宰。宰前6小时应停止饲喂,保持饮水,以减少胃肠内容物,提高肉质。
羊舍采用新技术
在这么大的养殖场里,想要实现精细化养殖,离不开各种技术。例如,一些羊群的耳朵上戴着耳标。耳标实际上是一个电子元件电子设备。一方面可以帮助饲养员识别每只羊,另一方面也可以监控羊的行为。养羊场内安装了大量物联网传感设备。这些设备连续监测棚内的温度、湿度和氨浓度。收集到的各种数据将被发送到现场的SmartCommand中心。饲养技术人员可以利用监控大屏实时了解羊群情况,了解羊群的发育进度。
不仅如此,羊的家庭饲养是通过卡车的普及来完成的。这些吊具卡车是当地公司开发的自动无吊具卡车。搭载视觉识别和AI识别技术,可实现农场区域L4级自动驾驶。在高效撒料的同时,能够自动识别分析羊的状况,进一步提高饲养效率。
从粮食利用,整个行业产值超150亿
记者从当地养羊产业发展中心了解到,去年,全市生猪存栏量达到975.2万只。去年,榆林市产量达到6.8万吨。除了满足当地消费外,榆林羊肉还借助冷链物流销往全国各地。肉羊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得到广泛回收利用,建设了多个10万吨级有机肥加工厂。生产的有机肥主要用于饲草作物的种植,实现了产业链的绿色闭环。
另一方面,榆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防寒服装研发生产基地。榆林市年产羊绒制品1300万件以上,产值近30亿元。出口德国、瑞士、法郎e、意大利和英国等许多国家。肉羊、羊绒两条完整产业链总产值突破150亿元,极大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。